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上週打掃表現

內掃區:

表現好: 謝老闆 蕭彬彬 蔥油餅 薇薇 阿俋 小宇2號  

外掃區:
表現好: 小唐 我不知道 猩猩 慶哥 暉暉   我不知道 猩猩 慶哥 暉暉 茹茹 惠惠 菜蟲 番茄 小綺 小燕子 大玲 小羚 玲玲 小馬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七喜廣告大爆笑

1

2
3


星期三、四的功課

親愛的孩子

不知道今天你是否有乖乖在家躲雨呢?因為今天沒有上課,所以就當然沒有作業啦~

不過本來今天要做的事情、複習的進度就會移到其他天去了,所以請你自己要好好規劃一下時間。老師先提前預告星期三、四的作業,你可以提前準備或複習:

星期三的功課

  1. 閱讀
  2. 訂正國L8-14
  3. 社重ch6, 社卷ch4x1(這一張明天會發)
  4. 數卷單位換算x2(其中有一張是昨天發下的那一張練習卷,明天會發另一張)
  5. 考數Ch6-9
  6. 考社Ch4-6(考模擬卷)
星期四的功課
  1. 閱讀
  2. 訂簽數Ch6-9
  3. 訂簽社Ch4-6
  4. 數卷ch7X1(星期四會發)
  5. 社作5-1, 5-2完成(我們已經寫了一些,剩下不多)
  6. 國作L8-10勾選題(L8,9我們已經上課快要都寫完了,你幾乎只剩下L10要寫。除了國字注音和改錯要拿來考試,其他的你可以等明天上課老師勾完再寫,或是自己先寫)
  7. 考國L8-14
  8. 考數Ch6-9
  9. 帶閩南語課本
雖然現在雨有變小,但是氣象局說越晚雨勢會越下越大,所以請大家千萬不要到處亂跑,乖乖待在家裡溫書吧!

 柔蓁老師

孩子,請感恩你的父母


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做最後的決定。

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該青年成績一貫優秀,從中學到研究生從來沒有間斷過。

董事長問:你在學校裏拿到獎學金嗎?該青年回答,沒有。

董事長問:是你的父親為您付學費嗎?該青年回答,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

董事長問: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該青年回答,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

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

董事長問:你幫你母親洗過衣服嗎?該青年回答,從來沒有,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再說,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

董事長說:我有個要求,你今天回家,給你母親洗一次雙手,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

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很大,回到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母親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該青年給母親洗著手,漸漸地,眼淚掉下來了,因為他第一次發現,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

青年第一次體會到,母親就是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當天晚上,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早上,該青年去見董事長。

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問到,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
該青年回答說: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董事長說,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該青年說: 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沒有我母親,我不可能有今天。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第三,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

董事長說: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感恩,會體會別人辛苦,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你被錄取了。

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職工擁護,員工也都努力工作,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
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習慣了被人圍著寵著,什麼都是“我”第一,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上班後,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當了經理後,不知道員工的辛苦,還要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會有好的學校成績,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但社會上的這類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會感覺到幸福,都要跌跟鬥,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

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大房子,吃大餐,學鋼琴,看大屏電視,但你在割草時,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你在吃飯後,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沒有錢雇人,而是你真心愛孩子。你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掙不少錢,但早早的白髮,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感恩


原文網址: 
http://appnews.fanswong.com/?function=readnews&nid=163741&fbid=100001396533283&catid=1119
前天有強風。今天放假,因為爆雨我家打開前陽台們,雨用噴的。505同學不要出門冒險喔
我姐編的歌:風大,雨大,太陽大(哪泥?!,太陽 = =)還有雨衣穿不下(= =  是怎樣才雨衣穿不下)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有錢人可能很窮


看到蕃茄分享的文章,讓我想到另一篇有關「有錢人」的文章。請大家讀一下,我們下週來討論。

一個家財萬貫的人,因為希望兒子不要安於現狀,想讓他體會什麼是「貧窮」,進而懂得感恩惜福;於是,把兒子送到鄉下的朋友家。

寄居在鄉下的日子結束後,兒子回到家,父親問他:「你知道什麼叫做『貧窮』了嗎?」

「嗯!我知道了。」兒子很肯定的回答。

「那麼,你說說看,到底什麼是貧窮?」父親露出滿是期待的笑容。

兒子回答:「我們家的鳥籠只有一隻鳥;他們幾乎每戶都有狗和牛,還有好多隻小鳥。」

「我們家雖然有游泳池,可是他們卻有長得看不見盡頭的河流。」

「我們家的院子在晚上有明亮的路燈,不過他們卻擁有滿天的星星。」

「我們家可以活動的地方雖然寬敞,但他們活動的範圍卻更為遼闊。」

「我們的食物必須花錢買,可是他們吃的全是自己種、自己養的,有多餘的還可以給左鄰右舍。」

「我們生活上處處需要僕人服侍,而那些人除了照顧自己之外,還能服務別人。」

「我們家的四周只有牆壁保護,但是那些人有一群愛護他們的朋友。」

兒子接著又說:「爸爸,謝謝您讓我知道,我們是多麼貧窮!」

小明的作文


某天老師在課堂上出了個作文⋯⋯

在全班學生都摸不著頭緒.不之寫啥的時候
小明乾淨俐落的寫完交給導師
老師回到辦公室.開始批改小明的作文


我的家庭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記得小時候,爸爸的生活很無聊,
整天只能數錢,媽媽也是,整天都在掃錢;

 我家住在深山中,每次要出去買東西,都相當麻煩,開保時捷要5小時,開賓士也要4小時;雖然家裡有直昇機,但是開到那邊很難找到停車位,相當的不方便;

 我偶爾也會出去逛街,爸媽怕我被綁架,隨身有20多個保鑣保護著,大家看到我都嚇跑了,所以我從小就開始被排斥......因為家裡是在深山,每次到了冬天都非常冷,爸爸也說,出去買東西很麻煩,所以冬天沒有暖爐.沒有棉被.每天只能陪著爸媽燒錢取暖.而睡覺的時候,也只能蓋著錢睡覺(我絕得英鎊比較溫暖)。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房間太大,還來不急跑出房間,就尿褲子了,所以,爸爸在我房間放了一台小綿羊機車,好讓我能在10分鐘以內,衝出1000坪的房間,穿越5公里的走廊,到達800坪的廁所(我常常在走廊迷路)

 爸爸又另外叫人加蓋了20間600坪裡面有著250坪小廁所的破房間,說:以後如果尿濕了,直接換房間,如果房間不夠或是太小的話,再告訴爸爸,爸爸再叫人來多蓋幾間,我們的生活很辛苦,你要忍著點!

現在想起來,爸爸真是個善良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家裡遭小偷,因為他用炸藥炸壞了我爸的保險箱,使得裡面的金幣不斷的往外滾出來,結果竟把那個小偷壓死了.我覺得那個小偷好可憐

金幣壓死人是很痛的!他不像之前那個被鈔票悶死的小偷一樣幸運。

媽媽也常常告訴我,我們家生活非常困苦~要我學著吃苦

所以我從小養成了刻苦耐勞精神,我將來的志願,是要找200隻會吃錢的怪物,好把家裡的錢都吃光,為那些可憐的小偷報仇!
我的家庭

呼叫


魔王抓走公主後,公主一直叫.......
魔王:你僅管叫破喉嚨吧!沒有人會來救你的.......
公主:破喉嚨!破喉嚨.......
⋯⋯
沒有人:公主,我來救你了.......
魔王:說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魔王!你叫我幹嘛?
魔王:哇咧.......看到鬼!
鬼:什麼?我躲在角落,也會被發現.......你真的看到我?
魔王:喔買嘎!(英文Oh my god是上帝的意思)
上帝:誰在叫我?

誰死的比較慘

一天,有三個人準備要投胎
上帝:你們三個來講講自己的遭遇,比較慘的就先投胎
甲:
我家住四樓,有一天我回家時發現屋裡遭小偷,凌亂不堪,這時我看見窗外有個人影,我認為是小偷便踹了他一腳結
果他命大卡在二樓的遮雨蓬沒死,我不甘心就拿起舊冰箱往下一砸就把他砸死了,這時我因太開心,心臟病發就死了
乙:
我住五樓有一天我忘了帶鑰匙,便爬窗進去,但一不小心失足滑落,幸好抓住ㄌ四樓的窗戶,但又被一個人踹了一腳,
幸好我命大卡在二樓的遮雨鵬沒死,但那個人又拿了一個舊冰箱往下砸,我就被砸死了
丙:
一天,我潛進一棟民宅內行竊正要走時,屋主正好回來,我便躲進一個舊冰箱內,後來好像有人把冰箱往外砸,我就摔死了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孩子理財的第一堂課—零用錢怎麼給?(張瀞文/親子天下)


感謝謝老闆媽媽、hold 住哥媽媽、蕃茄媽媽、小綺爸爸、蔥油餅媽媽玲玲媽媽,以及我不知道媽媽的分享與回饋。
  • 小孩零用錢如何支配,如何拿捏得當考驗父母的智慧(謝老闆媽媽)
  • 要讓小朋友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花錢容易,賺錢沒那麼簡單。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能占為己有。若真的需要回家跟父母說,由家長評估是否可以購買(hold 住哥媽媽)
  • 番茄還沒有準備好金錢的管理。番茄收到零用錢會把他存起來。所以覺得等番茄國中再建立零用錢的分配、管理(番茄媽媽)
  • 只要不是我的東西,就一定不能拿(暉暉媽媽)
  • 小綺本身就有存錢的習慣,平時也不會亂花錢。平常家中的錢,他也不會偷拿。他目前在金錢方面的行為,到目前我是放心的,謝謝老師(小綺爸爸)
  • 謝謝老師(蔥油餅媽媽)
  •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我沒有給過零用錢給小孩。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錢都是他自己理財,需要用錢都是他自己決定。我看到這是個錯誤的概念。以後我會多注意孩子拿過的零用錢或是手機到校,就像老師說的避免發生財務的糾紛(玲玲媽媽)
  • 1.孩子是五年級開始,才讓他每次給100元零用錢(他都會放在他自己抽屜的皮包內保存)有跟他約定好要從皮包內拿錢(雖然是自己的)但要拿時要跟爸媽說明金額及原因2.經過上次他拿自己皮包2000元那件事後,他說再也不敢做壞事,這樣很痛苦,每天都很害怕被發現,相信他以後會引以為傲(我不知道媽媽)
孩子理財的第一堂課—零用錢怎麼給?(張瀞文/親子天下)
給零用錢,會讓孩子開始學習自主、學會控制慾望、擁有規劃能力。然而,要何時給?怎麼給?給多少?都是學問。 

案例一:六歲的如如每次和爸媽出門,一定要求坐投幣式電動車、電動馬,媽媽不允許就臭著一張臉,一整天不和媽媽說話。

案例二:昨天,媽媽常在十歲的小威房間發現一些新玩具,都是之前小威要求爸媽買給他被拒絕的玩具。逼問之下,才知道他偷偷拿了爸爸書桌抽屜中的兩百元。

案例三:二十歲的琪琪又把信用卡刷爆了。這已經是她這兩年來第三次,爸爸又氣又急,直嚷嚷著「下不為例」。可是,早在第一次時就跟琪琪說過下不為例了…。

金錢象徵慾望,無論你有沒有刻意教導,孩子其實已經從媒體、同儕與身邊大人的言行舉止中,建立起自己的金錢價值觀,甚至影響著日後的行為。如果能夠從給予零用錢的過程中教育孩子,以上的故事,也許都能避免。

Q1
:我已經提供他所有必需品了,為什麼他還需要零用錢?
給孩子零用錢,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權、學習管理金錢,並培養延遲享受的能力。長期專注兒童青少年發展及親職教育的楊俐容認為,父母本來就會提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需求,但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管理金錢,讓他在有限的資源中,懂得量入為出,控制慾望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分享,兒子還是三歲娃兒的時候,她就開始給零用錢了。因為每次出門,總為了兒子想買一些她認為不必要的東西而造成親子關係的拉扯。後來乾脆將決定權還給兒子:「錢是一種自主權,他可以決定一些事,不需要什麼事都透過大人或是看媽媽臉色。

透過運用零用錢的過程,他獲得自主權,不再事事被安排,物物被供給。但是,給孩子零用錢是大人的功課與考驗,表示要開始學習金錢和慾望的管理。爸媽一定是不輕鬆的,因為帶領和陪伴孩子比限制孩子更勞心勞力、更需要清楚的價值。
 
Q2
:我應該在幾歲開始給孩子零用錢?
楊俐容建議,上小學即可以開始考慮給孩子零用錢,但是剛上小一的孩子需要適應新環境,小二、小三是比較恰當的時間點。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與爸媽對零用錢教育的期待不同,應該幾歲開始給零用錢也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可以從以下列幾點評估,是否可以給孩子零用錢:

評估一:我準備好了嗎?
  • 我的心理已經準備好陪伴孩子經歷漫長的金錢管理的學習之旅。
  • 我和另一半對零用錢的價值達成共識。

評估二:孩子準備好了嗎?
  • 孩子跟我提過想要零用錢的事。
  •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以小東西當代幣「買」東西。
  • 孩子能夠將付出與回收聯想在一起。
  • 孩子出現主動收拾玩具等負責任的態度。

回答的「是」愈多,表示時機愈成熟了!

第一次給孩子零用錢的時候,要說明你的期待,包含心理上的和實質的約定。心理上的如:「我們覺得你已經長大,可以試著決定……。」實質的約定則不要忘記告訴他:「這筆錢讓你用來買喜歡的東西和存錢,你可以自由支配,但有些東西是不被允許的……。」

Q3:我應該根據什麼決定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多久給一次?
零用錢的多寡並無固定額度,只要符合家庭文化和資源即可。但是不妨隨著孩子不同的年齡「調漲」零用錢,一來年紀大需求會較多,二來增加零用錢會讓孩子有「我長大了!」的感覺。

廖清碧建議,在孩子的年紀後面加一個「○」做為他的週薪,這樣五歲的孩子一週就有五十元可用。但她強調「個別差異很大」,因為每個孩子的需求不同,記得要保持彈性,在反覆的檢討和調整中找出適合的數字


但是,不要因為他做家事而給他錢。家庭中的成員應該共同工作、分享、付出關懷,所以基本的家事應該是家庭成員共同分擔。但若是想藉由這樣讓孩子知道努力和收穫的關係,額外、本來就會請人做的家事倒是可以聘請孩子幫忙,例如:洗車、粉刷牆面等。一開始可以用週薪的方式,等孩子的等待力、自制力與規劃能力更強時,再改為月薪。零用錢的金額及給的週期有很大彈性,但大原則是「定期定數」,讓孩子有計畫地使用這筆錢

Q4:給孩子零用錢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透過給予零用錢,孩子開始了人生理財的第一堂課,專家建議,面對過程中許多「突發狀況」,至少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原則一:讓他花錢。
零用錢是用來學習如何使用金錢的工具,不是拿來存的。給孩子零用錢之後,家裡就不要放零食等「基本需求之外」的東西,製造讓他花錢的環境,他才有學習的機會。

原則二:以身作則。
你必須是個言行合一的人,否則孩子可是會很敏銳的抓出你的不一致。因為孩子對於金錢的知識,不在於父母給零用錢的多寡,而在於給零用錢的方式及父母對金錢的態度。

原則三:從錯誤中學習
一開始,孩子可能在前兩天就花光所有的錢,哭著度過接下來的五天。這時,千萬不要用「早就跟你說過了!」這類的話來打擊他,不要用成人的價值和標準來評判一個七歲孩子的花費。不妨抱抱他、安慰他。對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認為,初期不妨請孩子記帳,每週與他檢視消費內容,區分花費中哪些是「想要」而非「需要」,下一週可以改善消費的方式。

原則四:不可預支。
孩子可能因為透支或是很想買一個昂貴的玩具,而想要「預借下週零用錢」。所有良好習慣的養成都需一點一滴累積,此時正是孩子掌握慾望及學習等待的好時機。爸媽千萬不要因為心軟就打破原則。

Q5:如果孩子真的用零用錢買了讓人難以忍受的東西,我該怎麼做?
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先提醒並定下規則,但是他一定會做錯,讓他做錯並陪他檢討是很好的學習。楊俐容記得,她給孩子第一筆零用錢時曾約法三章:「第一、不買有色素的食品;第二、不買不安全的玩具。」孩子只要不違反這兩個約定,就可以決定如何花用他們的零用錢。其實,只要沒有涉及不法,就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用零用錢

關於理財,是生命裡要一直學習的一堂課。藉著給予零用錢,和孩子一起學理財吧!


以下Q&A文章摘自親子天下
Q1:我小孩目前小二,自他幼稚園起,只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偷拿。我雖再三告誡,但他還是偷。我也曾經帶他到警察局嚇他,但也沒用。我該怎麼做呢?
A:孩子有偷竊行為,多數家長會感到驚訝與痛心,但偷竊問題往往比表面上複雜,需要更細膩的處理。
一、所有權的概念
這位小孩從幼稚園就開始有偷竊的行為,我們必須先釐清孩子是否已經具備「所有權」的概念?有能力區隔「我的」、「不是我的」。我們不是天生就知道「別人的東西,我不能隨便佔有」。如果孩子在家可以隨意取用任何東西,孩子可能不覺得取用他人東西有何不妥。如果是此類原因引起的偷竊問題,藉由簡單的互動練習、討論,即可改善。家長可先從訓練孩子尊重父母的物品、空間開始做起,孩子學會後,就能區別所有權,了解自己不能擁有想要的每件東西。

二、了解行為動機
如果孩子已經理解「所有權」,偷竊行為仍不見改善,此時需要進一步釐清孩子的行為動機。家長要先理解孩子從偷竊行為中獲得什麼,才能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偷竊後,很容易被發現,你罵了他,他會收斂一陣子,然後再犯,那麼孩子可能是希望引起注意,希望別人多關注他;如果孩子將偷來的物品分送給他人,或跟同儕分享偷竊經過,那麼偷竊可能是想獲得同儕的認同。直接問孩子偷竊的原因,是問不出來的,因為孩子常不清楚自己何以偷竊。家長可以從行為的頻率、場合、偷竊物品、孩子被指正後的反應、孩子的看法……等面向,來推測孩子的行為動機,再引導孩子學習使用其他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三、家長因應之道
通常生氣的教訓與強烈的指責不只沒效果,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造成問題行為一再出現。面對孩子的偷竊行為,家長應先安頓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從了解孩子而非懲戒的方式介入。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願意協助他用正向的方式,體會成功的滋味,讓他覺得受重視,那麼孩子一定會放棄不良行為。(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黃柏嘉)

Q2:發現孩子偷偷拿父母皮夾裡的錢,要如何有效處理、導正?
A:偷竊金錢,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需要金錢。一種可能性是父母不給零用錢,孩子在無法說服父母的狀況下,選擇偷取;另一種是有固定的零用錢,但有急需,在同樣的狀況下偷取。

    要導正孩子的行為,需考慮偷錢的動機。直接拿錢不敢說的原因很多,例如需要買遊戲卡點數、服飾,甚至毒品;也可能是喜歡請客攏絡同學,炫耀財力;或甚至可能遭到霸凌,需要繳交保護費也說不定。若無法清楚孩子拿錢的動機,任何的導正方法可能都是浪費時間。導正行為可從三方面來努力:

一、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妥善分配使用零用錢,養成儲蓄的習慣,必要時可動用儲蓄金。金錢觀,可以從學習記帳開始。許多研究發現,從小就懂得記帳的孩子,花錢會比較有節制。

二、了解需要金錢的動機。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拿錢,是因為臨時起意或有所需求,有助於釐清行為的動機。

三、以工代罰。如果孩子真的需要錢,但並非必要,父母可以要他幫忙做事來代償。但請儘量不要用做家事來代償,因為家事本來就該由家人共同負擔。例如,電腦能力好的,請他幫忙製作或管理網頁、部落格;體力好的,可以幫忙搬運等。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付出,來滿足自己額外的需求。(呂奕熹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