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家長回饋_《上班族媽媽,跟罪惡感「掰掰」》

  感謝番茄、茹茹、玲玲、小暉暉、香菇和小馬媽媽的分享
  • 有同感,媽媽們總是責任感太強,使自己承擔太多了。真的需學會放下與分工,媽媽們真要先善待自己,才能有能耐善待別人,加油!謝謝老師的分享(番茄媽媽)
  • 很多上班族媽媽常常都把很多事情攬在身上,壓力很大時,可能會影響整個家庭氣氛。其實,不要想著事事都完美,才可以過得更快樂!如果是著選擇性地放下,家庭氣氛會因此變得更好(茹茹媽媽)
  • 看完這篇文章,對上班族媽媽來說想要兩全其美是不可能。我個人是全職媽媽,所以對時間沒有限制。謝謝(玲玲媽媽)
  • 不管是上班族媽媽或全職媽媽各有各的煩惱,只要努力調適,扮演好自己的腳色就能使全家人幸福(小暉暉媽媽)
  • 感謝老師讓我瞭解可以利用方式來讓自己輕鬆些(香菇媽媽)
  • 在工作上孩子會和家人一起分享,偶而還會耍脾氣。只要不是太情緒化,大部分都能懂得長輩苦心(小馬媽媽)

上班族媽媽,跟罪惡感「掰掰」(李宜蓁)
傍晚六點半,會才開到一半,老闆宣布週末得全員加班。會議室裡的媽媽們開始騷動,頻頻瞄時鐘,趕緊傳簡訊要老公去接小孩,心想今天又要讓孩子變成安親班最後一個回家的人;而且恐龍展都快結束了,不知哪個週末才能帶孩子去看。好不容易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家,小孩功課還沒寫、老公在看電視劇《三國》,桌上散落炸雞骨頭和披薩盒……

上班族媽媽如何找回主控權?

一、只做「一件」最有意義的事:

職業婦女其實有很多教養優勢,但首先要做好「選擇與放下」的功課。友緣基金會祕書長廖清碧說,上班族媽媽常有時間不夠、事情做不完的困擾,主要是因為「太想一次扮演好所有角色、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結果勢必分身乏術。她建議,職業婦女應該先列出「媽媽必須做到哪些事」的清單,然後從中選擇一項最有意義的去做,其他的就放下。

二、學會授權與分工:
美國《Real Simple》雜誌四月號的調查指出,半數受訪的媽媽抱怨她們幾乎沒有自我時間,四成六媽媽表示人生總是一直被打斷。但同時有高達三分之二的媽媽表示,工作並沒有打斷她們的人生,問題是出在媽媽通常不願將家務、教養分工出去。

正因時間有限,所以要用最有效的持家方法。身為家庭經理人,必須擁有觀察家人特質、適當分工,並串聯整合外部資源的能力。


遠流出版社出版二部總編輯黃靜宜在大兒子念高中時,為了重新尋找能量想報考研究所。為此,她特地召開家庭會議,告知家人在未來幾年內,媽媽下廚和全家旅遊的次數都會變少,需要大家互相協助家事;同時把爺爺、奶奶、姑嫂妯娌都拉進來一起幫忙照顧家人,尋求所有人的體諒與合作。

三、把工作當做「緩衝」和「補給」
以往一般人認為職業婦女的局限,只要轉個方向、換個心態面對,都能成為這群拚命媽媽借力使力的絕佳工具,甚至還能藉由工作幫孩子擴展視野。

正因為上班族媽媽沒時間緊迫盯人,親子有機會保持適當距離,孩子既能減少壓力,也有機會、有必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和高效率的行動力。比如這次受訪的媽媽們都說,忙到幾乎沒辦法幫孩子送作業到學校,但孩子也了解無人能倚賴,及早啟動自我管理機制。

廖清碧以前就常提醒自己,兒子有自己的速度,要尊重他的個性和意志,適時放手退後,別撈過界。

上班族媽媽的工作看來好像吃掉了教養時間與資源,然而無論上班與否,健康媽媽的祕訣都在於努力保有媽媽以外的角色,與家庭以外的人保持連結。

日本「花丸學習會」講師高濱正伸認為,許多日本全職媽媽都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連吐苦水、舒緩心情的對象都沒有。他主張,職業婦女不但可以讓家庭整體經濟更寬裕、自己握有經濟自主權,更能和孩子談談自己豐富的社會經驗,刺激孩子思考未來人生角色和目標;孩子看見媽媽認真工作的身影,也能對其社會化過程有莫大的幫助。


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研究部協理盧明芬認為,當媽媽其實比工作難度更高。與事事都需自我摸索的教養工作相比,職場工作能讓她展現自信、發揮所學、充飽能量,也使她不與社會脫節、獲得成就感;她也可以把職場上解決問題的邏輯帶回家,找尋方法讓教養不觸礁。

媽媽是全家情緒的中心,也可能是暴風眼,因此上班族媽媽更要穩住自己的節奏感,才能為家人帶來更多幸福。

黃靜宜說,工作上難免有時疲憊,細心的女兒經常觀察到媽媽的情緒,她就藉機與兒女分享,問問他們的看法。

身為媽媽的她反而經常從孩子那得到能量,情緒獲得抒解;孩子也藉此認識一個有真實情緒、而不是血淚全往肚裡吞的苦情母親。

媽媽就像是一個家庭的舵手,無論是全職母親或職業婦女,媽媽的重要與貢獻都不容抹滅。但過來人提醒,媽媽必先善待自己,才有能耐善待別人。

傳統的阿信媽媽已經不合時宜,現代媽媽必須與時俱進,保有媽媽以外的自我角色,活得精采,做孩子最佳的榜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