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紅毛城(聖多明哥城)

紅毛城的歷史

    紅毛城位於台北縣淡水鎮,又稱做滬尾城,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為國家一級古蹟。於西元1624年,西班牙人侵入台灣後,於北部雞籠(基隆)外的社寮島(和平島)上建造了聖薩爾瓦多城,又於1626年在淡水河口邊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紅毛城)
    之後,約在1642年時,本來據守在南部荷蘭人北上將西班人趕出台灣,並於1644年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聖安東尼堡,由於外國人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因此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紅毛番,而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
    1662鄭成功驅逐了南部荷蘭人北部淡水荷蘭人見大勢已去於是也撤走,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至清朝康熙時期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於1867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在西元1980年將紅毛城正式收歸台灣紅毛城園區也成為民眾淡水旅遊的好去處,紅毛城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更可視為見證台灣三百餘年滄桑的縮影。


 
紅毛城建築特色
    西班牙人荷蘭人台灣建的城堡大致採用歐洲稜堡形式,也就是在四方形的主城四角各建一個突出的碉堡,是最適於瞭望的形式。
    四角的碉堡通常安置大砲,構成交叉的火力網,並且可以增加射程,防衛力很強。 紅毛城的主堡為正方形,可能因地勢高聳,在荷蘭時代並沒有做突出的碉堡,而且把設有樓梯的西南角當作防衛的中心,正對著河口方向。
    淡水紅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最適合防衛,同時它的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紅毛城的歷史發展從原本的軍事用途逐漸轉化成領事辦公的場域,在建築空間的結構上,可以看到主堡建築依舊留有防衛功能的設計,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的設備有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當時英國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用為在台灣犯罪的英國犯人的臨時拘留所,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