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星星和菜蟲爸爸、蔥油餅媽媽、阿俋媽媽、葉子爸爸、番茄爸爸、謝老闆媽媽和茹茹媽媽的分享與回饋。
------------------------------------------------------------------------------
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以下是網路上流傳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今天我們用金錢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金錢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電視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電視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正確的愛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正確的愛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什麼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什麼回報我們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 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 「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 (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
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x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鎖事所糾纏著,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
- 謝謝老師耐心教導及照顧!(蔥油餅媽媽)
- 會與孩子同時進行(星星和菜蟲爸爸)
- 看了這些文章以後,心理面的感覺是,現在的父母及孩子都過得很辛苦,原因是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雙薪家庭較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得到好的學習環境及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都拼了命的賺錢,因此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或安親班裡,即使想和父母一起騎腳踏車兜兜風也都沒辦法,這是生為這個時代人們的無奈吧(阿俋媽媽)!
- 的確,現今社會變化很大。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只能盡量做到份內的事。以上的小故事都非常好。謝謝老師的分享,我和綺綺爸爸會努力做好,也辛苦妳了(綺綺媽媽)。
- 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快樂和成就(葉子爸爸)。
- 如果可以放棄工作,我們做父母的真的好想多陪陪孩子。因為時間是不會停留,轉眼間孩子都長大了。雖然工作甚忙,但我會盡量擠出時間多陪小孩寫功課看書。我相信他會更好更進步的(小巫媽媽)。
- 培養孩子思考深度及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是父母須積極努力去做的(謝老闆媽媽)。
- 孩子的成長是家長無可推卸的責任。父母絕不可對子女寵而不教,或以工作忙碌為藉口而推卸責任,必須伴隨子女的成長,做一個子女心目中敬愛的好爸媽(茹茹媽媽)。
- 番茄月考後有比較放鬆了,之後功課也變少了,但閱讀的時間變多了,有時晚上還看她在床上看課外書,看到11~12點。她有自己的讀書方法,我能做得就是多陪她做功課,協助她不懂的地方。也謝謝老師對學生的用心(番茄爸爸)。
------------------------------------------------------------------------------
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以下是網路上流傳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今天我們用金錢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金錢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電視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電視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正確的愛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正確的愛回報我們
今天我們用什麼給孩子 以後孩子就用什麼回報我們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還有一個是「老寶貝」, 他們都叫我「媽咪」,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 「超級大寶貝」!
四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他本是心急的孩子)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 (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
道生博士(Dr. James Dobson)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
「怎麼這麼小?」
「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
「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
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
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
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Gaither說,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場」。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就是沒有被抓到。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缺席」時,會有什麼後果?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
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每過一日,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當建造不好,要拆是很痛苦的事。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有人說,養成一個好習慣,須要六個月;也有人說,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每一日都何等重要。我們所花的時間,構成我們的生活,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
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 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老師給的評語:「謝謝韡函對x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
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鎖事所糾纏著,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唯一會限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決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